當你因為信用卡、私人貸款、財務公司債務搞到入唔敷支,唔少財務機構會建議你考慮「債務舒緩」或者「債務重組」。但係,債務舒緩同債務重組到底有咩唔同?有冇陷阱?應該點揀?

好多人搞唔清楚兩者分別,結果錯選方案,不單止冇解決問題,反而令信用評分、生活甚至心理健康更加差。

今次我地會幫你用通俗易明方式,全面剖析 債務舒緩 vs 債務重組 的異同、優劣、適用人群,務求令你揀得啱、揀得穩。

🔍 債務舒緩係乜?
債務舒緩(Debt Relief Program,簡稱 DRP) 係由持牌財務顧問或中介人協助債務人與債主協商,重組還款安排。

其重點包括:

凍結利息或減少罰息

延長還款期至 36–60 個月

統一供款金額

每月只還一筆錢,由顧問代分配比各債主

DRP 唔涉及法律程序,屬自願協議,由你提出方案再由債主同意。

🔍 債務重組係乜?
債務重組(Debt Restructuring) 指你主動搵銀行或財務機構重新安排債務條件,包括:

申請私人貸款整合卡數

申請重組信貸產品

將幾筆債務集中轉成一筆新貸款(可能附帶新利率)

直接向債主要求調整條款

債務重組可以透過 銀行自己做,或者透過中介公司處理。性質上唔一定屬於「舒緩」,而係偏向「再借一筆」或「重新協議」。

🎯 關鍵分別:債務舒緩 vs 債務重組

  1. ✅ 協商對象唔同
    債務舒緩(DRP):由顧問同多間債主逐一協商

債務重組:自己或顧問向個別債主(通常係銀行)申請重組

  1. ✅ 是否牽涉法律程序
    DRP:唔屬法律程序,但會記錄在你信用報告上

債務重組:唔一定記錄,視乎協議條件,有時可能唔影響信用

  1. ✅ 對信用影響程度
    DRP:會影響信用評分(如記錄在 TransUnion),還款完成後仍需數年修復

債務重組:如透過私人貸款清卡數,信用影響較低,但若違約風險高,仍可能影響評分

  1. ✅ 還款靈活程度
    DRP:因應你嘅能力安排,彈性高

債務重組:較依賴債主同意,供款額通常固定

  1. ✅ 是否能減息/罰金
    DRP:可以協商凍息、減罰金

債務重組:大部分情況無法減免利息,只係延長供款期或轉貸

👤 邊種人適合債務舒緩?
有穩定收入,但供款比已超過負擔能力

信用卡卡數太多,已經滾息還唔切

想主動處理債務,但又唔想破產

想停止債主追數、還款壓力太大

願意承擔信用報告影響、但希望分期穩定供款

👤 邊種人適合債務重組?
信用仍屬良好,可以申請到私人貸款

想用私人貸款「卡數一筆清」減少總利息

欠款額唔算過高,集中處理有彈性

想避開信用紀錄受損

有親友幫助可即時清還卡數,想避免中介費用

⚠️ 債務舒緩與債務重組常見誤解
❌ 誤解1:「做債務舒緩就唔洗還錢」
實情:DRP 仍需還清所有本金,冇任何債務豁免,只係換一個可承受嘅方式還。

❌ 誤解2:「債務重組唔會影響信用」
視乎方式與債主配合度。若你原本已逾期還款,無論用咩方法都會影響信用。

❌ 誤解3:「兩者其實都一樣」
唔同之處在於過程、信用紀錄、法律性質、收費方式,以及成功機率。

專業建議:點樣揀啱自己?

你嘅狀況建議方案
有穩定收入,但無力應付每月卡數供款債務舒緩
信用尚算良好,希望盡快清卡數✅ 債務重組
信用卡總額超過收入6倍,開始被追數✅ 債務舒緩或考慮 IVA
想低調處理債務,避免紀錄影響✅ 債務重組
曾申請多間貸款被拒、信用分低✅ 債務舒緩優先考慮

實際案例(簡化版預告)
你可稍後閱讀我撰寫的《【真實個案】債務舒緩成功案例分享》,會講解一位 38 歲會計助理因為婚禮後卡數爆煲,最終透過 DRP 成功在 48 個月內還清 28 萬港元卡數,重建信用之路。

🔚 結語:債務重組 vs 債務舒緩,最重要係睇清自己狀況
無論你選擇債務舒緩定係債務重組,都唔係逃避,而係 重新整頓生活嘅第一步。最緊要係冷靜評估:

自己還款能力

信用狀況

還款期望

是否承受得起信用報告影響

建議你搵一間 持牌、有信譽、有清晰收費透明度 的顧問公司了解選項,唔好輕信「無風險、無信用影響」嘅廣告字眼。